核心提示:在当前人群普遍接种新冠病毒原始株疫苗的免疫背景下,以奥密克戎BA.2突变株为基础设计的疫苗较难诱导出能够高效对抗新兴突变株的能力,设计更为独特的奥密克戎特异性免疫原可能是一项新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近日,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政/鞠斌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 Antigenic sin of wild-type SARS-CoV-2 vaccine shapes poor cross-neutralization of BA.4/5/2.75 subvariants in BA.2 breakthrough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这是该团队在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Nature、Cell Research和Cell Reports等)之后又一重要工作。
自2021年底首次报道以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突变株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世界各地,显著逃逸了自然感染者和疫苗接种者体内的中和抗体,并造成疫苗接种人群发生严重的突破性感染。当前,奥密克戎突变株已经持续进化出一系列亚类,例如BA.2、BA.3、BA.4、BA.5和BA.2.75等,具有较强的传播性和抗体逃逸能力。因此,当前人群的免疫背景对抗新出现的奥密克戎突变株的能力亟需评估。
该研究系统评估了34名新冠病毒原始株疫苗接种者发生BA.2突破性感染后体内抗体对wild-type、BA.2、BA.4/5和BA.2.75的中和能力,17人接种了两针新冠灭活疫苗,另外17人接种了三针疫苗,收集突破性感染早期和康复期的血浆样本,并进行配对分析(图1)。在感染早期,两针疫苗接种者血浆只对wild-type有较低的中和活性,而三针疫苗接种者血浆对wild-type、BA.2、BA.4/5和BA.2.75维持了一定的中和水平。突破性感染BA.2之后,两组康复期血浆的中和能力均显著增强,对wild-type假病毒的中和能力显著高于BA.2、以及之后的BA.4/5和BA.2.75.从中和活性提升的倍数来看,两组血浆对wild-type假病毒的中和能力提升幅度最大,即所谓的抗原原罪现象。BA.2突破性感染主要唤起的是针对与wild-type共享表位的免疫记忆,较难诱导出BA.2特异性的抗体应答,对其他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反应也相对较弱。该研究提示,在当前人群普遍接种新冠病毒原始株疫苗的免疫背景下,以奥密克戎BA.2突变株为基础设计的疫苗较难诱导出能够高效对抗新兴突变株的能力,设计更为独特的奥密克戎特异性免疫原可能是一项新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图1 奥密克戎BA.2突破性感染者血浆中和能力分析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政教授、鞠斌特聘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鞠斌特聘研究员、博士生范晴、博士后王苗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4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