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的微胶囊化制备方法有哪些
原创 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次数: 1189 来源: 金辉

核心提示: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材料或者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液体、气体包封或使其分散于基质中而形成微小粒子的过程。如果将噬菌体微胶囊化之后,能够将噬菌体与外界环境进行分离隔开,并且使噬菌体的化学性质得到完全保留。


  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其弊端也充分的展露出来,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了耐药性。而噬菌体作为为数不多的可以有效代替抗生素的治疗药物,由于其具有许多抗生素不具有的优点,如:①噬菌体能够特异性裂解致病菌,而不会对肠道内其他的微生物造成破坏。但是抗生素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破坏肠道里其他的微生物,从而导致肠道内微生物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其造成感染。②噬菌体能够在细菌体内进行自我复制,所以一次给药既能达到效果,但抗生素需多次给药,成本更高。③噬菌体安全无毒且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多,因此成本较低。因此这都是选用噬菌体的好处。但是由于噬菌体不耐酸碱,在人体内易失活,因此一直达不到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的效果。那么我们怎么去提高噬菌体在临床的一个效果呢?微胶囊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微胶囊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天然材料或者高分子材料将固体、液体、气体包封或使其分散于基质中而形成微小粒子的过程。如果将噬菌体微胶囊化之后,能够将噬菌体与外界环境进行分离隔开,并且使噬菌体的化学性质得到完全保留。在进入体内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又能够释放出来,极大提高了噬菌体的治疗效果。现在的微胶囊化噬菌体制备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干燥喷雾法:将提前准备好的噬菌体分散于溶液当中,形成噬菌体悬浊液,通过雾化器使噬菌体悬浊液分散成小液滴,当噬菌体小液滴与热空气接触时,小液滴中的噬菌体迅速蒸发从而形成微粒。

  2. 液滴法:液滴法主要是通过海藻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制备微囊化噬菌体,即直接将提前制备好的噬菌体悬浊液和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通过流化床包衣制粒机匀速滴入氯化钙溶液中,然后进行凝胶化反应形成微球,将形成的微球用去离子水洗涤后置于壳聚糖中覆膜反应形成微囊化噬菌体微球。

  3.水油相分离法:通过适宜的材料经搅拌过滤后制备成水相,然后适宜的油类材料搅拌均匀后制备成 油相,向混匀的油相中缓慢滴入提前制备好的水相,边加边搅拌,随着水相的逐渐增加,混合液的黏度从低逐渐升高,黏稠的混合液中继续加入水相,混合液由黏稠逐渐稀释,直至水相全部加入并搅拌均匀。

  微囊化噬菌体可以保护噬菌体在胃液中短时间内不被胃液腐蚀,能极大的保留其原本的活性,但是目前能利用的微胶囊材料较少,有待其开发,噬菌体的微胶囊化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张博,郝贺,张楠,吕兴帮,张永英,石玉祥,钟翠红.微囊化噬菌体治疗细菌感染的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22,43(10):117-120.DOI:10.16437/j.cnki.1007-5038.2022.10.021.

  石如芳,罗秋平,黄锦密,谭凤玉,陈鹏,王成勇.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 工,2022,50(14):17-20.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具观点和对具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載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在线留言
*公司名称:
*联系人:
*电话:
查询类别:
电邮地址:
地址:
问题:

直播视频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