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马铃薯有毒?如何辨别马铃薯能否食用?

马铃薯有毒?如何辨别马铃薯能否食用?

原创
来源:陈秉仁
2024-04-22 10:17:18
100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马铃薯发芽或皮肉变绿发紫时便开始产生更多毒素。表皮有黑色斑点的马铃薯,则已经发霉。闻起来有酒精气味的,更是已经坏掉。

  马铃薯也就是常说的土豆,平常就含有一定毒素,临床上这种毒素叫做马铃薯毒素,又叫做龙葵素,龙葵碱。龙葵素并非单一物质,而是一类结构类似、理化性质相近、有毒的甾体皂甙(苷)类生物碱,包括茄碱、卡茄碱,占马铃薯中总龙葵素含量的95%。其他还有少量垂茄碱、克莫森茄碱、次勒帕茄碱和勒帕茄碱等。目前总共发现有100多种龙葵素类的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马铃薯、番茄、茄子等茄科植物中,也发现在百合科、菊科植物中发现有龙葵素的合成。迄今为止在马铃薯中发现的龙葵素种类多达80种。

  根据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含量较低,100g新鲜马铃薯中约含7~10mg龙葵素,较为安全,而马铃薯各部分中龙葵素的含量差别很大,绿叶中含0.25%,芽内含0.5%,花内含0.73%,果实内含1.0%,成熟的块根内含0.004%,皮内含0.01%。

  所以完整良好的马铃薯削皮后只含微量龙葵素,一般不引起中毒。但是马铃薯贮存不当而引起发芽或皮肉变绿发紫时,龙葵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如发芽的薯块可由正常的0.004%提高到0.08%,增加20倍;芽内由0.5%提高到4.76%,增加近10倍;霉坏的薯块可达0.58%~1.84%,提高145~460倍;贮存时间过长也可使毒素增多,贮存到第二年7月,可增加到0.11%,贮存一年半后可增加到1.30%。

  人摄入200mg~400mg龙葵碱即可引起中毒,虽然合理的处理和烹饪会减少龙葵素的含量,但安全起见,正常马铃薯每日的安全可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000g,发芽变绿没削皮等异常马铃薯每日的安全可食用量最好不超过250g。

  龙葵素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乙酰胆碱大量累积,以致胆碱能神经兴奋增强,引起胃肠肌肉痉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然后龙葵碱还能与生物膜上的甾醇类物质结合,导致生物膜穿孔,引起膜结构破裂。最后龙葵素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就会随着血液循环破环胃肠道、肝脏等体内脏器的细胞结构,也由于其表面活性作用可能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

  龙葵素中毒的病征主要为急性脑水肿,其次是胃肠炎,肺、肝、心肌和肾脏皮质水肿。症状较轻者口腔及咽喉部瘙痒,上腹部疼痛,并有耳鸣、畏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经过1~2小时会通过自身的解毒功能而自愈。严重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和反复呕吐而致失水、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昏迷、抽搐,应尽早送医院治疗。极少数严重中毒的患者最终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龙葵素还有致畸作用,孕妇中毒后可能导致胎儿出现脑畸形和脊柱裂。

  如何辨别马铃薯能否食用?

  马铃薯发芽或皮肉变绿发紫时便开始产生更多毒素。表皮有黑色斑点的马铃薯,则已经发霉。闻起来有酒精气味的,更是已经坏掉。有苦涩味、吃进嘴有发麻的感觉的马铃薯,是因为龙葵素含量达到10~15 mg/100g,食用就有明显的苦味。有上述现象的马铃薯千万不要食用!

  马铃薯也可能会能被一些无良商家翻新,浸泡焦亚硫酸钠溶液,长期摄入这种物质会致癌,同时分解残留物二氧化硫,还会刺激腐蚀人体呼吸道黏膜,损害呼吸系统,引发多种疾病。这种马铃薯可以看孔洞,老马铃薯上的孔要比新马铃薯深一些,而翻新并不能改变马铃薯身上孔洞的深浅。还有硬度,翻新老马铃薯水分很少,掐起来硬硬的,感觉不到弹性。最后还有皮厚度,翻新马铃薯豆皮厚斑点多,不容易搓掉皮。

  如何减少食用马铃薯摄入的龙葵素?从储存到烹饪全方位处理

  马铃薯及其制品中的龙葵素含量与光照条件、储藏时间、储藏温度、空气湿度、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密切相关。在光照的条件下,马铃薯及其制品中的龙葵素会快速合成,其含量比没有光照的条件时增加将近1倍。此外,增加储藏时间,升高储藏温度、氧气浓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马铃薯中的龙葵素含量都会增加。因此,最好将马铃薯储藏在干燥、通风、低温的条件下,避免阳光直射,一般储藏温度在4℃左右比较适宜。同时,在采购、贮存、加工马铃薯时要按规范进行。也不建议在冰箱中贮存,原因是温度过低易冻伤,湿度大、通气不良易霉变腐烂。

  试验表明,马铃薯与苹果或香蕉放在一起,产生的乙烯会抑制马铃薯芽眼处的细胞产生生长素,生长素积累不到足够的浓度,可抑制块茎发芽。

  如果马铃薯发芽部位较少、发青面积较小,可彻底挖去芽基和发青周围部位,去皮,切成块、片或丝,放入冷水中浸泡半小时以上,使残存的龙葵素充分溶于水中,降低潜在的毒素安全风险。

  烹饪时,要彻底烧熟、炖透,也可适量加醋,促进龙葵素分解。

  • 上一篇:微生物接种和改良对提高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共同污染的工业土壤中作物安全的综合作用
  • 下一篇:同样是肉,为什么有的要煮熟吃,有的可以半熟吃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