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目前,传统的牡蛎商业净化方式无法有效地消除NoV感染。为了去除牡蛎中的病原体,人们通常会把牡蛎保存在装有干净海水的水箱中进行净化处理。
生牡蛎被人们视为一种是美味佳肴,但食用生牡蛎常常会引发食源性疾病,如感染诺如病毒(Norovirus,NoV)。NoV是诱发非细菌性胃肠炎的最常见病因,可通过食物接触传播,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有重要影响。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每年都有多起因食用携带NoV的双壳贝类而引发群体感染的事件。
目前,传统的牡蛎商业净化方式无法有效地消除NoV感染。为了去除牡蛎中的病原体,人们通常会把牡蛎保存在装有干净海水的水箱中进行净化处理。然而,NoV会识别并与牡蛎消化组织中的碳水化合物受体相结合,因此传统的牡蛎商业净化方式对NoV的净化效果较差,需对牡蛎净化方式进行优化。
2023年1月发表在《Food and Environmental Virology》上的《Temperature Dependent Depuration of Norovirus GII and Tulane Virus from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一文介绍了一种利用病毒温度依赖特性消除太平洋牡蛎中NoV和杜兰病毒(Tulane Virus,TuV)的方法。

该研究以NoV GII.2和TuV(与NoV结构相似)作为实验病毒,以太平洋牡蛎为实验对象,将感染病毒的牡蛎放置在两个不同水温(12℃与17℃)的净化罐中,在28天内动态监测牡蛎中TuV和NoV RNA残留情况以及TuV感染情况,以此评估提高净化水温是否有助于消除以上两种病毒。

数据表明,NoV RNA在第1周显著下降,而在后续监测中并观察到显著下降,这现象反映了未与受体结合的NoV在第1周更容易从牡蛎中清洗出,已与受体结合的NoV仍残留在牡蛎中。此外,与NoV相比,TuV RNA更难从牡蛎中除去。从第2周开始,提高净化水温对降低传染性TuV有显著影响。净化3周后,在高净化水温条件下传染性TuV清除量大于3.0 log10,而低净化水温条件下传染性TuV清除量小于2.0 log10。净化4周后,在高净化水温条件下未检测出传染性TuV,但低净化水温条件下仍检测出少量传染性TuV。
该研究结果表明,升高净化水温有利于降低传染性TuV,升高净化水温后在前2~3周的净化效果显著,而第4周后高净化水温的净化效果与低净化水温相比并无显著提高。因此,在权衡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可提高2~3周内的牡蛎净化水温从而降低NoV感染性,如果病毒浓度过高可考虑将净化时间延长到3~4周。
参考文献:
1. Sarah M. S, Arne D, Mamata K, et al. Temperature Dependent Depuration of Norovirus GII and Tulane Virus from Oysters (Crassostrea gigas). Food and environmental virology, 2023, 15: 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