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型衰老生物标志物和抗衰老靶点

新型衰老生物标志物和抗衰老靶点

原创
来源:吴磊
2024-07-09 09:32:44
6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衰老是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刺激和生活方式因素在内的多因素过程决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

  根据《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亮点》,2019年估计有7.02亿65岁以上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9.1%,老年人口也以每年约3%的速度增长[i]。因此,患衰老相关疾病的风险增加。衰老是生物体的生理过程,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外部环境刺激和生活方式因素在内的多因素过程决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然而,在组织和器官中,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衰老。衰老速度变化很大,这些特定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器官功能[ii]。生理系统的衰老及其功能的改变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综合征。

     图1 用于表征衰老时钟和生物标志物的基于多组学的技术

  因此,衰老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征有望为发现新的抗衰老靶标铺平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准确的独立衰老生物标志物能够准确反映人的衰老状态或衰老速度。衰老可以通过生物标志物来表征[iii]。多组学方法已成为生物科学不同领域的黄金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整合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水平的研究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概述。

  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加速了“组学时代”的到来,从而使研究人员能够收集和整合不同分子水平的数据。识别衰老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衰老干预的新目标在衰老生物学和老年病学中至关重要。通过多组学技术获得的多层次信息有助于加深对衰老机制的理解,为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机遇。

  图2 衰老生物标志物研究和应用的综合多组学方法示意图

  我们总结了用于表征衰老生物标志物的各种组学技术(图1)。每个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都是有希望的候选者,可以集成到“衰老生物标志物库”中,作为诊断和预后工具。在老年医学领域,从现有数据集中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的生物学年龄测量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在个性化和精准医疗的背景下,多组学方法因其可以深入了解分子模式并涵盖广泛的特征而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建议结合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综合诊断和系统分析,可以客观地表征衰老过程(图2)。

  原文:Lei Wu#, Xinqiang Xie#, Tingting Liang#, Jun Ma, Lingshuang Yang, Juan Yang, Longyan Li, Yu Xi, Haixin Li, Jumei Zhang, Xuefeng Chen, Yu Ding* and Qingping Wu*. Integrated Multi-Omics for Novel Aging Biomarkers and Antiaging Targets. Biomolecules, 2022,12(1):39. https://doi.org/10.3390/biom12010039

  参考文献

  [i]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 2019.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 Highlights. ST/ESA/SER.A/423. United Nation, New York. https://population.un.org/wpp/Publications/Files/WPP2019_Highlights.pdf.

  [ii] Tuttle C S L, Waaijer M E C, Slee-Valentijn M S, et al.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chronological age in various human tissu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ging Cell, 2020, 19(2).

  [iii] Gross A L, Carlson M C, Chu N M, et al. Derivation of a measure of physiological multisystem dysregulation: Results from WHAS and health ABC[J]. Mechanisms of Ageing And Development, 2020, 188.

  • 上一篇:首次揭示抗压能力强的人的脑-肠微生物组特征
  • 下一篇:冻肉怎么解冻更好呢?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