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气候的攀升,冰箱里的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大家要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哦~李斯特菌又称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简称LM),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
随着气候的攀升,冰箱里的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大家要小心“冰箱杀手”李斯特菌哦~
先来认识一下“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又称单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简称LM),它主要以食物为传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在李斯特菌属的大家族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唯一最常感染人类的一种,且人兽通吃(为人畜共患病原)。

“李斯特菌”为什么这么危险?
李斯特菌生命力顽强,耐干燥、耐高盐,在0~45℃都能生存,在0~4℃的冷藏环境里也能够存活,在零下20℃的冷冻室里甚至还能存活1年,这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做不到的。
调查显示,被李斯特菌感染的人,有64%可以在其家中冰箱找到这种细菌。所以,李斯特菌有个外号叫“冰箱杀手”。
在美国食品卫生监督局(FDA)的“杀手榜”中,单增李斯特菌年年榜上有名,常常潜藏于猪肉、火腿、奶酪、牛奶、蔬菜、水果的生产链,引起食源性感染暴发。
在食源性感染中,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排名第3(16%),仅次于创伤弧菌(35%)、肉毒杆菌(17%)。
传染源:冰箱食物、水、土壤、腐烂蔬菜、受感染的人或动物。尤其是未经加热的冷冻食品、牛奶、蔬菜等。
传播途径:经口食物摄入,或从胎盘途径使胎儿感染,或者破损的皮肤。
易感人群:孕产妇,胎儿,婴幼儿,老年人,抵抗力差的免疫缺陷人群。
“李斯特菌”感染特征有哪些?
李斯特菌和其他食源性致病菌不一样,它的潜伏期长达3-70天,平均也有22天。其感染较典型者有5个表现:

发热性胃肠炎
发热、水样泻、恶心、呕吐、头痛,关节和肌肉疼痛,24小时内起病,多在2天内痊愈。
妊娠期感染
以发热、寒战和背痛起病,呈流感样表现,妊娠晚期最常见,可致死胎、早产、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感染
多脏器脓肿,脓毒性肉芽肿,多数脓毒性肉芽肿者出生后不久死亡/死产。
不明原因脓毒症
发热寒战,播散至颅脑可致脑炎、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发热、颈项强直和精神状态改变。
感染李斯特菌后会怎么样?
普通健康成年人感染李斯特菌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比如发热性胃肠炎症状、腹泻),大多数能自愈,但如果出现发烧、肌肉酸痛或其他感染李斯特菌的症状,就需要去医院就诊,再确定是否需要接受治疗。
李斯特菌症的治疗手段需要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出现的症状来决定,大多数较轻微症状的患者无需治疗,部分严重感染的患者则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我国相关管理部门每年都会发布预防李斯特菌污染食品的风险提示,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积极于各种食品的保鲜和储存过程中推广冷藏技术(控制在-5℃以下),建立良好的生产操作规范和卫生操作规范,将李斯特菌污染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避免李斯特菌污染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远离李斯特菌,这些细节要牢记!
食物彻底洗净、加热煮熟
按正确方法洗手,进食生蔬菜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即使要削皮也要先清洗。吃生蔬菜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削皮前也要先清洗干净。
食物彻底煮熟后,可以杀灭许多细菌,更安全。冷藏后的饭菜再拿出来吃,也要充分加热杀灭细菌,要使食品中心温度达到70℃并持续2分钟以上。
生熟分开
将生肉、鱼及家禽肉与不需要烹煮的食物、即食食品分开放置。处理完生的食物后应洗净手、刀具和砧板。
从健康的角度,建议最好使用两套砧板和刀具,生熟分开切,避免生食上的细菌传播到熟食上。
趁热放冰箱
不要将吃不完的饭菜放凉后再放进冰箱!这是不对的,食物在室温下放越久,细菌繁殖就会越多。
温度对食物中的细菌繁殖影响很大:温度超过60℃,很多细菌无法存活;温度低于4℃,很多细菌增殖明显变慢。
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里非常容易藏污纳垢,可能存在多种细菌,要养成定期清理冰箱的习惯。如果冰箱已经产生异味,可能就是细菌正在繁殖的信号。
清理冰箱时,要先断电,把食物全部取出来,用干净的抹布或湿巾清洁。
特殊人群尽量不吃冰箱剩菜、冷冻饮品
孕妇、婴儿等特殊人群,尽量不吃冰箱里冷藏过的剩饭剩菜,以及冰淇淋等各种冷冻食品,降低细菌感染的风险。
孕妇也不要喝未经巴氏消毒或未彻底煮开的生奶,不吃软奶酪,烤披萨、焗扇贝等食物上经过加热的奶酪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