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健康资讯
咖啡和茶有益健康新证据,咖啡因通过减肥降低糖尿病风险
转载 发布时间:2023-03-16 浏览次数: 499 来源: 生物世界

核心提示:在机制方面,咖啡因可能通过增加生热作用和脂肪氧化来减少体重指数和脂肪质量。咖啡因对能量消耗的影响是依赖剂量的,生热反应与血浆中咖啡因的浓度呈正相关。


  咖啡因是世界上消耗最广泛的精神活性物质,主要来源是咖啡和茶。先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了喝咖啡和茶的健康益处,例如,每天喝3-5杯咖啡(1杯普通咖啡中含有约70-150毫克咖啡因),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降低有关。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只涉及观察性研究,无法可靠地确定咖啡因与疾病发生的因果效应。

  2023年3月14日,BMJ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Appraisal of the causal effect of plasma caffeine on adiposity, type 2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wo sample mendelian randomisation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指出,血浆中较高的咖啡因浓度可能会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且咖啡因对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大约有一半(43%)是通过身体质量指数(BMI)降低来实现的,未来或可为指导临床减轻代谢疾病负担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收集和分析

  咖啡和茶是咖啡因摄取的主要来源,除了咖啡因之外,它们还包含多种多酚物质。由于很难将咖啡因的任何特定影响与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食物中包含的其他化合物分开,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来找出较高的血液咖啡因水平对肥胖、2型糖尿病和主要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的潜在因果影响。

  他们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了简要的遗传数据,从6个基于人群的研究中对9876名欧洲人进行全基因组关联荟萃分析,获得了与血浆咖啡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从FinnGen(R7数据), Diante(欧洲)、 CARDIoGRAMplusC4D(包括 UK Biobank数据)等多个数据库中获得了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亚型的相关遗传数据。

  孟德尔随机化是一种使用遗传变异作为特定风险因素,以获得支持特定结果的遗传证据的技术。在本研究中,即是探索血液中的咖啡因水平与体重指数(BMI)和2型糖尿病风险的因果关系。

  咖啡因的代谢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异构体1A2在肝脏中进行,而基因CYP1A2和AHR(调节CYP1A2的表达)附近的遗传变异与血浆中咖啡因的浓度有关。由于基因变异在受孕时是固定的,与咖啡因代谢快速的人相比,那些携带了咖啡因代谢较慢相关变异基因的人群通过较少的咖啡因摄入量便可保证血液中的咖啡因浓度,在一生中平均会接触到更高的咖啡因浓度。

  研究人员研究了CYP1A2和AHR基因的两个常见遗传变异在9876名主要来自欧洲血统的人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遗传预测血液咖啡因水平与较低的体重指数(BMI)和体脂有关,也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风险有关。

  咖啡因如何对2型糖尿病产生影响?

  作为随访分析,研究人员进一步使用孟德尔随机化探索咖啡因对2型糖尿病的任何影响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BMI来参与作用。为了评估与咖啡因相关SNP的潜在多效性,研究人员在MR-Base平台上进行了表型范围的关联分析,使用STATA和R软件来分析数据并创建森林曲线图(图2)。


  图2:基因预测血浆咖啡因浓度较高和患2型糖尿病和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主要发现,基因预测的血浆咖啡因浓度越高,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低;咖啡因对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大约有一半(43%)是通过减少BMI(即减肥)来实现的;没有证据表明遗传预测的较高血浆咖啡因浓度与缺血性心脏病、房颤、心力衰竭和中风有关。


  图3:血浆咖啡因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总效应和由体重指数介导的效应

  研究人员指出,在机制方面,咖啡因可能通过增加生热作用和脂肪氧化来减少体重指数和脂肪质量。咖啡因对能量消耗的影响是依赖剂量的,生热反应与血浆中咖啡因的浓度呈正相关。据估计,每天摄入100毫克咖啡因可使能量消耗增加约100千卡,从而降低肥胖的风险。

  总之,这项孟德尔随机研究发现了支持血浆咖啡因浓度较高与较低肥胖率和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研究人员表示,未来还有必要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非卡路里咖啡因饮料是否在降低肥胖和2型糖尿病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bmjmedicine.bmj.com/content/2/1/1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具观点和对具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載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直播视频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回到顶部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