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米酵菌酸毒素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是怎么产生的?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转载
来源:鹤壁日报
2023-04-04 00:00:00
2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米酵菌酸由椰酵假单胞菌产生。该致病菌随着食物加工原料带入食品,在适宜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以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是怎么产生的?

  米酵菌酸由椰酵假单胞菌产生。该致病菌随着食物加工原料带入食品,在适宜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以产生米酵菌酸。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至12小时,一般不会发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血便、抽搐等肝脑肾实质性器官损害症状,病死率较高。目前,暂时没有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如果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并及时送医治疗。

  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和避免米酵菌酸中毒?

  1、选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特别是散装销售的河粉、肠粉等湿米粉,要留意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以及是否在冷藏条件下;每次少量购买,尽快食用。

  2、木耳、银耳在泡发前要仔细检查,发现受潮变质的不要食用;泡发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耳片不成形、发黏、无弹性或有异味的不要食用;泡发后及时加工食用,食用前摘除基底部。隔天泡制加工的不要食用。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

  3、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

  • 上一篇:高糖和高脂肪饮食为何会诱发肝脏疾病的发生?
  • 下一篇:睡觉时大脑被清洗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病防治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