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人体非常重要,而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因素有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年龄影响、地域影响、运动习惯等。其中分娩方式作为决定肠道微生态的基础因素,对肠道菌群平衡有着不可逆转的决定作用。下面看看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具体介绍: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对人体非常重要,而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因素有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年龄影响、地域影响、运动习惯等。其中分娩方式作为决定肠道微生态的基础因素,对肠道菌群平衡有着不可逆转的决定作用。下面看看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具体介绍:
1、分娩方式
消化系统内定植的初始化肠道菌群的结构与分娩方式紧密相关。顺产婴儿初始化肠道菌群与母体阻道微生态相似,主要是乳酸杆菌;剖宫产婴儿初始化肠道菌群与母体皮肤微生态相似,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不同的初始化肠道菌群结构演变而成的肠道微生态平衡,亦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有研究表明,在一岁时,顺产与剖宫产婴儿的肠道菌群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后者有特异性的噬氢菌属和口腔杆菌属。
2、喂养方式
母乳与配方乳在营养要素、免疫因子等成分上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会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的肠道微生态平衡也会有差异。母乳喂养1~6个月的婴儿,其肠道菌群以肠杆菌科、韦荣球菌科和拟杆菌科为优势菌群;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其肠道菌群以肠杆菌科和链球菌科为优势菌群。
3、年龄影响
年龄的增长、人体生理机能及免疫系统的变化均可影响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因而,不同年龄的人群,其肠道微生态平衡的表现形式显著不同。对健康者的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表明,肺炎克雷白杆菌和肠杆菌较常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而奇异变形杆菌常见于老年人(69~89岁)。
4、地域影响
在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饮食习惯彼此存在差异。不同的饮食结构对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具有显著影响。有研究表明,以有机蔬菜为主的饮食结构可促进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提高,而生鲜牛奶可降低肠道内的菌群种类,但可促进梭状芽孢杆菌及真杆菌的显著增长。由此可见,基于不同的饮食结构,不同地域人群的肠道微生态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
5、运动习惯
运动对肠道微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可通过对机体生理状态的调整来完成。对中长跑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不同运动个体存在其个体特征菌群,且不排除新型菌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