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增加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

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增加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

转载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1-31 00:00:00
1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性较高,与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而且该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的作用。

  卒中(也称中风)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每年新增病例超过200万例,死亡率在过去30年间增长了32.3%。打鼾是中国成年人的常见问题,习惯性打鼾的患病率约为21.2%。与其他睡眠问题相比,打鼾更容易被检测到,其可以通过减肥、口咽部锻炼、下颌前移矫治器等方式有效干预。

  之前有研究显示,打鼾与卒中之间的存在正相关关系。然而,前瞻性研究未能就打鼾与不同亚型卒中(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之间的关联得出一致结论。

  2024年1月23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灿清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gionalHealth - Western Pacific 上发表了题为:Causal association between snoring and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性较高,与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升高存在正向关联,而且该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方法,在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的82339名无亲缘关系的亚洲人中,评估了打鼾与卒中及其亚型之间的因果关系。考虑到体重指数(BMI)可能引起的多效应偏倚,研究团队在非肥胖参与者(BMI<24.0 kg/m2)中进行了额外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此外,由于打鼾和BMI具有共同遗传基础,因此还应用了针对基因预测BMI进行调整的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MVMR)分析,以探讨打鼾的影响是否独立于BMI。该研究基于CKB中打鼾易感基因位点,使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衡量二者关联。

  分析结果显示,打鼾与卒中,以及出血性卒中(HS)和缺血性卒中(IS)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使用基于中国嘉道理生物样本库(CKB)的打鼾基因位点构建的的遗传风险评分(GRS),相应的风险比分别是为1.56、1.50和2.02。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B)的打鼾基因位点构建的的遗传风险评分(GRS),相应的风险比分别是1.78、1.94和1.74。在非肥胖组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多变量孟德尔随机化,以及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的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中,相关性保持稳定。


  这些结果表明,在中国成年人中,遗传预测的打鼾可能增加卒中、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而且,它们之间的关联独立于体重指数(BMI)。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lanwpc.2023.101001

  • 上一篇:如何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 下一篇:克服乳腺癌的代谢可塑性,提高饥饿疗法的治疗效果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