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710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GB 7101-2022),将于2022年12月30日正式实施。
修订后标准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纳入了市场上出现的添加菌种饮料、饮料浓浆、添加果蔬汁、添加大豆蛋白等新型饮料形式。与原标准相比,此次修订细化了术语定义描述,扩大了理化指标适用范围,统一了固体饮料菌落总数指标,完善了标识要求,详述如下:
1、明确了饮料定义
新版标准在“术语与定义”部分,对饮料定义做了更为详细的解析,原文“用一种或几种食用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料或冲调饮料、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也可称为饮品”,并且举例做了进一步说明“如碳酸饮料、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等”,以便于行业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
2、感官要求的变化
相较于旧版本标准,在感官要求“项目名称”无变化的情况下,“感官要求”中的“滋味、气味”和“状态”有所变化,同时更新了感官要求的检测方法。
3、微生物限量要求的变化
新版标准结合行业生产现状,固体饮料的菌落总数要求有所放宽,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由103CFU/g放宽到104CFU/g。
4、修订了部分理化指标的适用类型
锌、铜、铁指标要求适用范围由“金属罐装果蔬汁饮料”修改为“金属罐装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契合当前食品安全标准对产品的分类。对氰化物和脲酶试验的理化指标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大。将“浓缩饮料”替换为“饮料浓浆”,便于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生产。
5、标签标示及其它要求
新版标准基本沿用了为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便于选择和识别,要求根据添加菌种的存活状态标示”活菌(未杀菌)型“或”非活菌(杀菌)型“,以及活菌含量要求、贮存与运输要求外,增加了检测方法的要求,要求乳酸菌的检验方法应按照GB 4789.35执行。
新标准的变更是综合目前饮料行业的市场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的调整,确保食品安全的同时,适当调整了部分指标的要求。在新标准即将实施之际,相关从业人员应提前了解标准的变化,做好应对准备。
上一篇:关于《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97-2022)的简单解读
下一篇:GB 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标准解读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