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研究简介
本文由湖北工业大学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团队联合完成,系统综述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微生物组学在食用菌采后保鲜中的应用进展。通过分析多组学技术在解析褐变、自溶、微生物侵染等品质劣变机制中的作用,提出整合多组学数据构建调控网络的必要性,为开发绿色高效的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支持。该文章发表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年7月,第15卷 第13期)。
二、研究背景
食用菌采后因高含水量、代谢旺盛及缺乏保护结构,易发生褐变、软化、微生物腐败等问题,导致商品价值大幅下降。传统保鲜技术(如低温、气调、涂膜)虽能部分延缓劣变,但难以精准解析分子机制。组学技术通过高通量、多维度分析基因、蛋白、代谢物及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为揭示食用菌采后劣变的复杂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当前,全球食用菌年产量超4100万吨,中国作为主产国,亟需通过技术创新降低采后损耗,推动产业升级。
三、核心内容
1. 转录组学:基于RNA测序技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结合GO和KEGG富集通路,揭示保鲜材料对双孢蘑菇、杏鲍菇等品质的调控机制。例如,聚乙烯膜通过抑制木质素合成基因表达,延缓杏鲍菇木质化。发现褐变、能量代谢及活性氧(ROS)清除的相关基因,是保鲜材料作用的核心靶点。
2. 蛋白质组学:利用iTRAQ/TMT标记(多肽体外等重同位素标记的相对与绝对定量技术)结合LC-MS/MS(液相二级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例如,草菇低温自溶与三磷酸腺苷合成酶、泛素活化酶E1等蛋白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发现能量代谢障碍(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是子实体自溶的主因。
3. 代谢组学:运用UPLC-Q-TOF-MS(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法及LC-MS/MS技术筛选差异代谢物。如纳米复合包装材料通过维持双孢蘑菇中3,4-二羟基苯甲醛水平,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缓褐变。揭示酪氨酸代谢途径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是褐变调控的关键,次级代谢产物(如多巴黑素)通过苯丙素合成影响抗氧化能力,导致能量代谢失衡。
4. 微生物组学: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腐败菌群结构。明确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是香菇、双孢蘑菇腐败的优势菌,其代谢活动与挥发性有机物生成显著相关。从而发现微生物群落动态与食用菌理化指标(硬度、呼吸强度)存在强相关性,为靶向抑菌提供依据。
5.多组学联合应用:借助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联合分析,揭示金针菇褐变的机制,提出氧化损伤诱导DNA断裂及蛋白质水解是核心驱动因素。通过多组学数据交叉验证,可构建调控网络(如ROS代谢、能量供应),实现机制解析的系统性。
四、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趋势,将实现多组学深度融合,构建动态调控网络,定位关键调控节点,解析ROS代谢、能量供应与微生物互作的级联效应。同时,结合AI模型预测品质变化,设计响应型智能包装(如ROS/pH敏感膜)。基于组学数据的标志物(如差异表达蛋白、差异积累代谢物)可为保鲜材料设计、抑菌剂开发及贮藏条件优化提供靶点。有望解析腐败菌功能基因组及代谢特征,从而开发噬菌体、抗菌肽等生物防控策略。通过代谢工程改造食用菌次级代谢通路(如虫草素合成),提升其抗逆性与营养价值。除此之外,还能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编辑耐贮性相关基因(如抗氧化酶基因、细胞壁合成酶基因),培养抗褐变、低呼吸速率新品种。进而,评估基因编辑菌种的环境释放风险,制定微生物防控技术的生物安全标准,等等。
五、研究结语
本文系统评价了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创新应用,强调其从分子机制到产业实践的全链条价值。从分子层面揭示了食用菌采后劣变的基因调控、蛋白功能、代谢通路及微生物互作机制,突破传统静态分析的局限。未来,通过技术整合与跨学科协作,有望实现食用菌采后管理的精准化与智能化,最终实现食用菌产业链的减损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全文参考文献:
王飞宇, 刘娅妮, 李然, 等. 多组学技术在食用菌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15(13): 159-168.
上一篇:李天来院士团队舒黎黎课题组在《CRIT REV FOOD SCI》杂志发表绣球菌研究重要综述
下一篇:王成树研究组揭示虫草菌感染家蚕幼虫促进其取食而利于自身生长的现象与机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