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ology | 杨祝良研究团队揭示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Mycology | 杨祝良研究团队揭示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

转载
来源:MycologyJournal
2025-08-08 14:58:01
13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通过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系统记录并描述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

引言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是青藏高原向横断山脉及云贵高原过渡的地带,主要包含西藏自治区的林芝和昌都地区,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这片神秘而又壮丽的土地,以其地质变迁复杂、气候条件独特和生态环境多样而闻名。林芝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昌都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作为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这里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该区域紫外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交替明显、植被类型复杂等特殊的生境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真菌。

 

2025年7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团队Myc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Diversity of macrofungi in southeast Xizang, China 2”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是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Diversity of macrofungi in Southeast Xizang)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旨在通过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方法,系统记录并描述该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同时揭示潜在新物种。本文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对2019年至2024年间收集到的1600余份大型真菌样本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资源极为丰富,共鉴定出480种大型真菌,涵盖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的7纲、17目、67科、158属,并描述了8个新物种。这一发现不仅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奠定了基础。此外,研究中发现的部分物种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药用潜力,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了新路径。该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藏东南地区生态系统的认知,更为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主要科学发现

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该研究收集到藏东南地区1600余份大型真菌样本,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共鉴定出480个物种,其中担子菌437种,子囊菌43种,研究团队提供了该地区详细的大型真菌名录。在科、属组成上,该地区大型真菌优势科有15科,包括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和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等(图1);优势属有23属,包括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丝膜菌属Cortinarius、鹅膏属Amanita、粉褶菌属Entoloma、丝盖伞属Inocybe、小菇属Mycena、裸脚伞属Gymnopus和蜡蘑属Laccaria等(图2)。

 

图1. 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优势科。

图2. 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优势属。

 

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评估

对藏东南地区的480种大型真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真菌资源丰富多样,其中食用菌115种(占比23.96%),药用菌15种,毒菌53种。在食药用菌资源方面,研究团队采集到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药用功效的物种,包括:冬虫夏草、松茸、猴头菇、金耳、三地羊肚菌、翘鳞肉齿菌、鸡油菌和喜山丝膜菌等(图 3)。这些研究发现为藏东南地区食药用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图3. 本研究发现的藏东南地区部分珍稀食、药用菌。(a)金耳;(b)冬虫夏草;(c)松茸;(d)猴头菇;(e)三地羊肚菌;(f)翘鳞肉齿菌。

 

藏东南地区大型真菌新发现

基于传统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本研究在藏东南地区发现了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分别为:林芝地锤菌Cudonia linzhiensis、察隅橄榄盘菌Elaiopezia chayuense、墨脱肉锤菌Sarcoleotia motuoensis、黑球木霉Trichoderma atrosphaericum、墨脱色孢菌Callistosporium motuoense、察隅紫褶菇Chromosera chayuensis、墨脱拟锁瑚菌Clavulinopsis motuoensis和小白草菇Volvariella parvoalba(图 4)。

 

图4.  本研究发现的藏东南地区8个大型真菌新物种。(a)林芝地锤菌;(b)察隅橄榄盘菌;(c)墨脱肉锤菌;(d)黑球木霉;(e)墨脱色孢菌;(f)察隅紫褶菇;(g)墨脱拟锁瑚菌;(h)小白草菇。

 

截至目前,西藏东南部地区已发现1038种大型真菌,其中包含126种食用菌、77种药用菌及54种毒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可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生境条件,为更多真菌物种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支持。特别是猴头菇、西藏灵芝、六妹羊肚菌、金耳、绣球菌和亚东黑耳等珍稀食、药用菌,因其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功实现商业化种植,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发现更多新分类单元,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进程。同时,这些研究成果也为真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助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Mycology期刊引用:

Lu JR, Lei L, Yu FM, Zhu XT, Liang JF, Jia LK, Mu LH, Zhang JM, Wang GS, Zhang Y, et al. 2025. Diversity of macrofungi in southeast Xizang, China 2. Mycology. 1–57. doi: 10.1080/21501203.2025.2525864.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上海交大重建灵芝酸生物合成通路,实现30余种珍稀灵芝酸人工制造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