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活性物对衰老与代谢病的影响
蘑菇活性物对衰老与代谢病的影响
衰老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过程,而是一个涉及氧化应激、慢性炎症、细胞功能衰退、免疫失调和代谢紊乱等多重通路参与的系统性生物学演化。与之相伴的,是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和神经退行性病症等——逐渐构成威胁人类健康的长期负担。在探索安全、天然的抗衰老资源过程中,蘑菇因其丰富而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引起科研界的极大兴趣。Rajasekharan Sharika等人在《Nutrients》期刊发表了题为《RevieExperimental Models in Unraveling the 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Mushroom-Derived Bioactives against Aging- and Lifestyle-Related Diseases: A w》的文章,系统梳理了以实验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蘑菇衍生分子在衰老及相关慢病干预中的潜力与机制。
蘑菇的生物活性物包括多糖、萜类、酚类、色氨酸代谢产物和蛋白类物质,这些天然分子通过影响多个生物过程发挥作用。在体外实验中,蘑菇提取物可激活抗氧化通路(如Nrf2/HO-1)、延缓端粒缩短、减缓细胞凋亡,并调节关键衰老相关基因如SIRT1、FOXO3a和mTOR,从而减轻细胞老化特征。这些分子还能有效抑制促炎因子如TNF-α、IL-6、IL-1β的表达,调节免疫反应,体现出抗炎与免疫平衡的双重作用。
在动物模型中,蘑菇活性物显示出跨系统的调节能力。例如,在肥胖模型中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控脂代谢;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心血管病模型中降低胆固醇、减少氧化应激并缓解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糖尿病模型中调节葡萄糖代谢、修复胰岛功能,并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整体展现出预防和逆转代谢紊乱的作用。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蘑菇活性成分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中的应用(图1)。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核心病理机制包括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质聚集与突触损伤,而蘑菇中的多糖、酚类及色氨酸代谢产物在多个实验系统中被证实具有调节这些路径的能力。例如,它们可抑制炎症小胶质细胞活化,提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缓解β-淀粉样蛋白沉积,提高线粒体稳态,并改善认知与运动功能。
图1. 蘑菇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神经元炎症介导的疾病具有保护作用。蘑菇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高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从而降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改善神经元的生长发育。
图片来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03820/
此外,猴头菇中特有的猴头菇酮(Hericenones)和猴头菇素(Erinacines)更是神经再生研究中的明星分子,能刺激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在神经损伤修复与突触重建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灵芝、灰树花等蘑菇中的三萜与多糖也表现出调节神经递质代谢、降低神经氧化损伤的作用。这些作用机制往往不是单一靶点的作用,而是通过多通路的协同调控实现系统性神经保护。
然而,文章也坦陈,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动物与细胞水平,缺乏足够的人体临床数据支持。蘑菇成分的体内代谢路径、生物利用度、剂量依赖性及长期安全性仍未完全阐明。此外,不同蘑菇种类、提取方式与加工手段所带来的结构差异也可能显著影响生物效应。因此,未来研究需在组学技术支持下建立结构-功能关系数据库,并推动标准化提取流程与多中心临床试验的开展。
总的来看,蘑菇活性物不仅是一类营养丰富的天然成分,更是兼具预防与干预潜力的生物医学资源。它们在调节代谢、延缓衰老、维护神经功能等方面展示出广泛作用,为健康老龄化和慢病防控提供了一种可持续的天然干预路径。与其说蘑菇只是“食材”,不如说它正在逐步被科学验证为“药食同源”的未来新方向。在日益重视生活方式干预与疾病预防的今天,蘑菇中的这些天然分子,或将成为连接日常膳食与精准医学的重要桥梁。
文献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03820/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秋季养肺 | 灵芝孢子油对肺结节的调理作用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