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 四川省食用菌所在光质调控粉色木耳生长及氨基酸代谢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研进展 | 四川省食用菌所在光质调控粉色木耳生长及氨基酸代谢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省食用菌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李小林博士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Bio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amino acid metabolomic profiling revealed light-mediated quality variations in pink Auricularia corne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探讨了8种参数化LED光质对粉色木耳色泽、质构、生物量及氨基酸代谢谱的影响,揭示了光质对其生长与品质的调控机制,为优化室内栽培光环境、提高周年生产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采用8种可控LED光源诱导粉色木耳生长,在第24天时测定其生物量、色泽、质地及氨基酸代谢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光谱成分显著影响粉色木耳的生长和品质。其中,黄光促进生物量积累并改善质地,而红光及黑暗环境则降低生物量和色素沉积。靶向LC-MS/MS鉴定73种氨基酸代谢物,其中γ-氨基丁酸、谷氨酸和谷氨酰胺含量较高。不同光质下的粉色木耳中有23种氨基酸代谢物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富集在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等关键KEGG代谢通路。此外,黄、紫、青色光及黑暗处理均可促进子实体必需氨基酸的积累。本研究对指导粉色木耳室内栽培光环境构建与品质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叶雷为第一作者,省食用菌所李小林研究员和四川农业大学张小平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四川省区域创新合作项目(2024YFHZ0165)、院原始创新2023项目(YSCX2035-009)和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SCCXTD-2025-07)等项目的支持。
团队针对粉色木耳的基因解析、栽培生理、采后保鲜和多糖提取方面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在《Genomics》(2024,116:110902)、《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 Photobiology, B: Biology》(2024,259:113005)、《Food Chemistry》(2024,446:138906)、《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2024,215:113020)、《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2025, 226:12068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25,284:138149)等期刊上发表7篇,其Top 5篇。
上一篇:Cell Discovery|酵母中蘑菇衍生生物活性II型灵芝酸生物合成网络的解码和重编程
下一篇:Food Chemistry | 基于虚拟筛选、感官评价和分子模拟的平菇新型鲜味肽的鉴定及其增鲜作用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