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菌物药健脾与增强免疫的研究探索
从传统到现代:菌物药健脾与增强免疫的研究探索
在中医药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菌物药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占据重要地位。如今,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菌物药在健脾传统功效与增强免疫药理作用方面的双重价值逐渐被揭示,为医药领域和保健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菌物药是由药用菌物的特定入药部位,经采收加工、炮制或特定工艺发酵加工而成,具有治疗、预防和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其入药部位涵盖子实体、菌核、子座、孢子(粉)及发酵产物等,像我们熟知的茯苓、猴头菌、灵芝等都在其列。在中医理论里,“脾”意义重大,它不仅是解剖学概念上的器官,更承担着运化水谷精微、统血、主肌肉四肢的重要功能,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健脾”作为菌物药的传统功效,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生成至关重要。
从古至今,众多菌物药的健脾功效被记载于各类医学典籍中。据研究整理,共有44味菌物药具有明确的健脾功效(详见下表),如为大众熟知的茯苓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诀》等多部经典医书中均有记载,能利水渗湿、健脾,有效应对水肿、脾虚泄泻等病症;猴头菌被《中华本草》收录,健脾养胃功效显著,可改善体虚乏力、消化不良等问题;灰树花在《中华本草》中也有一席之地,益气健脾、补虚扶正的功效使其成为应对脾虚气弱、体倦乏力的良药。这些菌物药在传统临床应用中,为缓解脾虚相关病症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表1 具有健脾功效的菌物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人员通过建立脾虚证模型等方式,对菌物药的健脾功效展开了深入研究。脾虚证模型主要分为单因素造模法和复合造模法,单因素造模法通过泻下方剂、利血平药物或饮食、力竭法等单一刺激构建模型,复合造模法则结合药物、饮食与劳倦过度等多种因素制备模型。在相关实验中,香菇多糖能显著治疗泻下方剂引起的脾虚症,茯苓白术汤与姬松茸可改善大黄构建的脾虚大鼠症状,五灵胶囊对利血平诱导的肝郁脾虚挟瘀证大鼠消化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效果,茯苓多糖、红曲发酵物、灰树花多糖等也能有效缓解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引发的脾虚症状。
同时,菌物药健脾功效的现代机理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胃肠道运动功能方面,灰树花多糖可改善脾虚和肠道白念珠菌感染的病理状态,抑制脾淋巴细胞凋亡,茯苓水提物能改善脾虚模型大鼠菌群多样性失调;在消化吸收功能上,茯苓能促进脾虚大鼠体重增长、保护胃肠组织,灰树花多糖可改善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的身体状况,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在胃肠道内分泌及激素调节方面,红曲发酵后可调节脾虚食积症小鼠胃肠功能,茯苓提取物能保护胃肠黏膜、改善水液代谢障碍;在胰腺外分泌功能调节上,加味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可通过改善胰腺功能,达到补脾、治疗脾虚证的目的。
除了健脾功效,菌物药在增强免疫方面的作用也十分突出,且涉及多个免疫环节。在肠道免疫调节上,茯苓多糖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银耳多糖能改变免疫抑制小鼠肠道菌群结构,金针菇多糖可调节肠道菌群并实现免疫调节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方面,茯苓多糖及其化学修饰产物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红曲多糖、黑牛肝菌多糖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松茸多糖、灰树花多糖、枝瑚菌多糖等也能通过不同方式增强免疫调节活性;在特异性免疫提升上,珊瑚状猴头菌、金针菇子实体多糖、美网柄牛肝菌等可增强体液免疫,灰树花多糖、猴头菌多糖、灵芝孢子、香菇多糖等对细胞免疫有积极影响,同时,茯苓多糖、猴头菌多糖、血红铆钉菇多糖等还能通过调节免疫信号通路,进一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菌物药的传统健脾功效与增强免疫作用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弱会导致卫气不足,进而使免疫功能下降;西医则认为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对免疫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这一中西医理论的契合点,揭示了菌物药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脾气虚弱,从而实现健脾益气的作用。例如,脾气营旺时,卫气充足,能抵御外邪入侵,这与现代医学中免疫功能正常可预防疾病的理念不谋而合。
尽管目前菌物药在健脾和免疫增强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现有研究多集中在胃肠道消化或免疫的单一领域,对于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较少,关于菌物药如何通过增强肠道菌群丰富度、胰腺外分泌功能达到健脾功效,以及如何通过增强免疫力实现健脾益气等关键问题,尚未有明确答案。未来,科研人员可借助现代多组学技术与细胞技术,以脾细胞为靶向细胞,深入探究菌物药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反应中的作用,揭示其通过增强免疫活性实现健脾的作用机制。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菌物药将在传承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发展,在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保障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原文文献:
刘颖,包海鹰.菌物药的健脾传统功效和增强免疫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菌物研究,2025,23(04):330-338.
DOI:10.13341/j.jfr.2022.1540.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药食同源技术|百合、酸枣仁、茯苓、甘草等发酵物,改善入睡困难、缓解晨起疲劳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