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4789.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标准变更要点汇总

GB 4789.4-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标准变更要点汇总

原创
来源:杨小鹃
2024-05-10 10:04:16
3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GB 4789.4经过此次修订后,更加的严谨精准,有效的解决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2024版新标准终于发布啦!关于重要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的检验标准GB 4789.4经过此次修订后,更加的严谨精准,有效的解决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

  标准变更要点汇总如下:

  重点变更1:

  选择性增菌培养基,采用RVS 代替 SC

  标准修改原因:

  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SC主要适用于伤寒沙门氏菌的选择性增菌;但通过疾病监测发现,我国伤寒与副伤寒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而非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

  从培养基成分差异来看,RVS中含有孔雀绿,能够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大豆蛋白胨有利于沙门氏菌的复苏;SC增菌液配置需要亚硒酸氢钠,其具有一定毒性,健康环保方面也存在安全风险,且原料不稳定,受温度影响较大,容易变性而造成培养基功能失效。

  操作注意事项:

  1、用RVS代替SC,BPW的接种量改为0.1mL,选择性增菌温度为42 ℃±1 (主要是减少带入到RVS中的背景菌);

  2、RVS的质量很关键,培养基要谨慎选择。

  重点变更2:

  TTB选择性增菌培养温度改为:低背景菌36 ℃±1 ℃,高背景菌42 ℃±1 ℃

  标准修改原因:

  1、验证试验发现,对于生鲜样品,TTB 42 ℃比TTB 36 ℃的选择性好,所以继续沿用;

  2、验证试验发现,对于深加工样品,TTB 36 ℃比TTB 42 ℃生长好,所以低背景菌采用36 ℃±1 ℃培养;

  3、相关权威方法中一直有相关规定。

  操作注意事项:

  1、将BPW接种到TTB后,一定要混匀;

  2、TTB基础煮沸杀菌,使用当天再加碘液和煌绿;

  3、绝大部分预包装食品是低背景菌,生禽肉等初级农产品属于高背景菌样品;

  4、背景菌不明的样本,36 ℃±1 ℃和42 ℃±1 ℃两个温度同时培养。

  重点变更3:

  预增菌培养物、选择性培养物可4℃冷藏不超过72h

  标准修改原因是:

  1、 验证发现,预增菌培养物、选择性培养物4℃冷藏不超过72小时,不会影响后续检验。

  2、 相关权威方法中有相关规定。

  重点变更4:

  “乳粉样品从混匀,改用室温浸泡1小时后再进行预增菌”

  标准修改原因:

  乳粉经过高温喷雾干燥,其中的沙门氏菌都处于受损状态;乳粉水活度低,其中幸存的沙门氏菌适应了干燥的环境。如果乳粉在BPW中快速混匀迅速水化,受损的沙门氏菌会出现渗透压休克;乳粉在BPW中室温浸泡1小时缓慢水化,受损的沙门氏菌可以得到复苏。

  标准的修订过程做了大量验证实验,如:人工模拟热损伤沙门的乳粉浸泡法与混匀法比对试验,结果表明浸泡法的检出率更高。

  自然污染了山夫登堡沙门氏菌的大豆粉,大豆粉也经过了高温喷雾干燥,水活度较低,与乳粉类似。

  结果表明,浸泡法阳性率90%, 混匀法阳性率60%,BPW 44℃预温后再混匀的阳性率只有40%。

  操作注意事项:

  1、将乳粉轻轻缓慢倾倒在BPW的液面;

  2、勿混匀勿调节pH,室温静置60 min±5min;

  3、静置完后再混匀,培养。

相关链接:GB 4789.4-20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 上一篇:关于《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和《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更新公告的解读
  • 下一篇:近期新增的兽药相关标准及公告你知多少?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