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际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差异,讨论GB 4789.2-2022新标准
近期,GB 4789.2-2022菌落总数测定标准发布,大家都被“标准中增加了测试片”这个爆点吸引了。
其实,此次标准还修改了以下重要内容:
细化了一些操作的描述,修改了检样的稀释梯度要求;修改了倾注培养基的温度;计数判读规则等。
近期有些内容也引起了业内广泛热议,小编借此整理了GB、ISO、BAM的在菌落总数测定标准各环节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比较国际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各环节,我们一起来讨论GB 4789.2新标准的主要变化!
小编在此抛砖引玉提出几个问题,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哈!
1、新标准对稀释梯度的选择从“选择2-3个稀释梯度”改成“选择1-3个稀释梯度”。如果使用者都选择一个稀释梯度,没有第二个梯度做参考,是不是无法判断实验的有效性?
小编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使用者对自己样品的了解,一定是要有把握的!
比如辐照过的产品,菌落总数检测不出来/含量极少,那么可以;但如果样本中菌落水平超过300CFU,那么如果只做一个梯度,那能否够得到真实的检验结果呢?
2、培养基的温度,从“45±1℃”改为“46℃-50℃”,是否稳妥?
小编认为,培养基的温度50℃与46℃,菌落数肯定是会有差异的,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是不耐热的,还有一些嗜冷菌,50℃可能会造成菌热损伤的。大家认为呢?
(BAM的倾注法是45±1℃,ISO的倾注法是44℃~47℃)
3、有使用者提出,TTC具有一定抑菌功能,测试片以TTC为指示剂是否有影响?
一般情况,测试片生产时添加的是极低浓度的TTC,低浓度的TTC对多数常见微生物是不造成抑制的。
4、从上图中可以看出,ISO和BAM的方法在各流程的描述上更为细致,GB4789.2本次修订也看到了我们的标准在逐渐向细化、严谨的方向发展。
5、此外,美国和欧洲及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是允许使用AOAC及ISO认可或验证过的方法的。相信GB 4789.2-2022的发布也为更多先进、方便、精准的方法进入标准作了示范。
标准已经发布,接下来我们期待起草组的宣贯培训,建议大家也要尽快学习,制定操作指导细则,正确的使用标准!
相关链接: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相关链接:解读GB 4789.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上一篇:《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解读
下一篇:暂无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