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解决方案
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国家技术发展的产物,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在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越来越重视,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人员就需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加以重视,保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检验质量,为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0年度,市场监管总局积极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相关工作,抽取食用农产品、食盐、食糖、乳制品、饮料、酒类、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蜂产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肉制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样品,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质量指标与标签标示值不符等。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仅次于大肠杆菌。
标准与政策法规
202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主要增修订内容解读
本标准规定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设施设备要求、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60项立项计划(征求意见稿):微生物限量标准 1项、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9项、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 1项、通用标准 1项、食品添加剂标准 14项、、食品营养强化剂3项、食品产品标准 4项、食品相关产品 1项、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25项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工作程序,标准起草工作组在研究了相关标准技术资料、行业调研、样品检测、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微生物科学馆
香港玛嘉烈医院三名肿瘤科医生今年 2 月出现急性肠胃炎,其后一人死亡。香港卫生防护中心上周公布调查结果,发现三人的疾病并没有任何关连,并在死者身上检测到 C 型轮状病毒。
一位怀孕 37 周的准妈妈因食用了冷藏食品,结果不幸感染了李斯特菌,最终导致流产。
近期,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13大类食品,检出餐饮食品、茶叶及相关制品、调味品、酒类、食用农产品、蔬菜制品、水果制品和饮料等8大类食品中38批次样品不合格,其中饮用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浙江男子出游回来高烧不退,感染病毒!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
检测技术
近期,一项发表于《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杂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成功实现了人类UDP-葡萄糖:糖蛋白葡萄糖基转移酶(UGGT1)与硒蛋白F(SelenoF)复合物在Sf9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纯化,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京都大学团队开发出基于介电泳集成 65-GHz 电感电容振荡器阵列传感器芯片的无标记细菌检测方法,可在 30 分钟内完成饮料中细菌检测。该技术在矿泉水、绿茶和牛奶等多种饮料中展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检测限低至 1.3×10⁵个细胞 / 毫升。传感器芯片具有紧凑、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为食品工业现场安全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山东大学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氧化酶样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三明治传感器,可实现细菌的超灵敏双模检测。该传感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SERS 检测限低至 7 CFU / 毫升,比色检测限为 30 CFU / 毫升,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传感器在脓毒症血液样本中展现出良好的检测能力,为细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新工具。
本研究通过一锅法构建了Zn-MOF/HOF异质结荧光传感器,利用其金属节点和官能团特异性识别DCs,并诱导蓝/绿荧光异步响应。不同DCs的空间构象和取代基使荧光光谱呈现特征差异,结合机器学习实现100%精准鉴别。该传感器对DCs的吸附容量高达569.00 mg/g,检测限低至2.2 nmol/L,在实际水样和食品中的回收率达91.78%–113.16%。此外,集成智能手机的便携式光学传感系统实现了DCs的可视化定量和现场监测,为环境与食品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益生菌
该研究探讨了三种同型半乳聚糖型果胶(苹果果胶、柑橘果胶和柚子果胶)对患有代谢综合征小鼠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三种果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显著改善了小鼠的代谢综合征相关症状,包括体重、血脂、血糖和炎症指标等。此外,果胶的分子量、酯化度和单糖组成等结构特征对其功效有重要影响,为精准营养干预代谢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更年期通过激素变化重塑女性多部位微生物生态,导致口腔、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菌群失调及相关疾病风险增加。
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或调节肠道功能,可能成为缓解HIBD所致新生儿长期认知障碍的潜在治疗策略。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其进展与肠道菌群的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通过破坏肠屏障、促进细菌易位、调节免疫反应及代谢产物参与,深度影响胰腺炎的发生发展。
致病菌
“黄曲霉毒素” 是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强致癌物,早在1993年,黄曲霉毒素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
2024年Epstein-Barr 病毒(EB病毒)发现60周年,该病毒是首个被证实可导致人类癌症的病毒。
臭名昭著的幽门螺杆菌,可能要让人类刮目相看了。
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食品,但其安全性存疑,需从来源、毒性等全面了解,以关注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
种业联盟
11月28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王峻处长、刘树勋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学院张娜院长一行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调研。
2024年12月16-18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峰论坛暨“十三五”、“十四五”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专项科技成果交流研讨会”。请参会人员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大会详情、进行注册报名、线上缴费等。
9月2日至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清平带领调研组到会泽县调研微生物促进产业发展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黄浦区基于大数据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8月29日,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区长冼银崧一行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调研并拜访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
农业微生物
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揭示了小鼠、猪、食蟹猴三种模式动物肠道噬菌体的组成特征与分布规律,相关成果在《微生物组》期刊发表。
改造的噬菌体载体(ABD)搭载CRISPR武器可精准杀灭耐药菌,但常用抗生素标记基因tetM竟干扰ABD效能!替换为镉抗性基因cadA后,递送效率提升20倍,为抗耐药菌疗法开辟新路径。
科学家首次在活体大肠杆菌中实现生物相容的Lossen重排反应,成功将塑料废弃物转化为药物对乙酰氨基酚。
通过精准选择消毒剂+轮换使用+联合噬菌体,有望突破慢性伤口感染的治疗困境。这一策略不仅是对抗耐药性的新武器,更是未来“后抗生素时代”的重要储备方案。
食药用菌
本文综述了多种食用菌提取物和化合物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本文介绍了蚁巢伞属真菌多糖的分离、结构性质及生物活性。
真菌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抗病毒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通过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有望将其发展成为新一代安全高效的抗病毒药物,为应对病毒感染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这其中金针菇出口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根据中国海关数据,金针菇可分为鲜或冷藏的金针菇和干金针菇,其中鲜或冷藏的金针菇是行业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